最近,村里的老人们都在热切讨论一个消息:当年交公粮的农民,60岁后每月至少能领600元养老金。
对于农村众多每月仅有100多元养老金的老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充满希望的“曙光”。
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2006年,中国农民向国家缴纳公粮长达57年,承担农业税48年。
这些农民当年都是坚持“交够国家,留足集体,剩下才是自己”,是他们将汗水凝成共和国工业化的基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建议,未来10年,国家将个人基础养老金部分每月提高20至30元。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农民基础养老金有望提高到600元左右。
同时,全国人大代表沈燕芬建议农民养老金与务农年限挂钩,加快制定农田碳汇核算标准,对高龄农民增发“务农贡献津贴”。
然而,一些人对这些提议理解有偏差,误以为交公粮的农民马上就能每月领取600元养老金。
实际上这个只是两会的一个提议,人大代表建议要提升农民的养老金。并且还有人大代表提出,要把当年农民交公粮、农业税也等同样也交社保。不过,具体国家会不会采纳,现在还不得而知。
不过也有好消息,就是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城镇和乡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
而且在2024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对加快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保障老有所养作出顶层设计。
而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这项待遇涉及1.8亿城乡老年居民,将认线年以来,我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93元逐步上涨,2024年提高20元,今年再次上调20元,到2025年已达143元,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各地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不同,像上海2024年6月将本市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400元调整为1490元 ;
2025年,江苏宣布城镇和乡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上涨不低于8%,常州每月上涨25元,昆山上调10元,苏州增加20元;黑龙江城镇和乡村居民养老金上调10元,达到163元 。
根据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7268万人,基金支出4613亿元,平均单人每月从基金中领取约223元。
若想达到每月600元养老金,还有一定差距。不过,人大代表的提议为未来农民养老金提升描绘了蓝图。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财政实力增强以及对养老保障重视程度的提高,农民养老金有望逐步增加。
目前,养老金的调整既要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担接受的能力,也要兼顾不一样的地区的差异。地方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提升,需综合人民生活水平(包括物价)、地方财政实力和老年抚养比等因素。
尽管现在每月领取600元养老金还未实现,但国家一直关注农民养老问题,持续出台政策完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的提升城镇和乡村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未来农民的养老生活保障定会慢慢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