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户服务热线
    0717-6362188
新闻动态
融圈建链——2024年巴中年终经济专稿(三)
发布时间:2025-03-30 22:07:21  来源:BOB全站

  12月23日,巴中经济开发区,全市首家5G智慧工厂——巴中市铭诚微电子5G智慧工厂建成投用,成为巴中5G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全面应用的新标杆。

  同一时间,位于平昌县的西南最大“海福特”智能核心育种场内,技术员正忙着监测母牛产犊高峰期的健康情况,旨在掌握海福特牛的育种“芯片”。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明白准确地提出构建“5+2+3”产业体系。全市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推进融圈建链,以“圈链”思维主动把巴中产业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内大循环等战略中谋划推进,找准自身定位,动态更新产业图谱,快速推进9个产业生态圈、19个重点产业链发展,以小切口、大纵深加快延链招引,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岁末交卷,“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成势见效,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和位次创近年来新高。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6.2%,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固投增长8.3%、社消零增长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7%、地方税收收入增长11.1%,增速均居全省前列,支撑起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的坚实底座。

  11月20日,总投资1.7亿元的通江县亿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梅花鸡全产业链项目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屠宰及精深加工山地梅花鸡200万只以上,综合产值将达到10亿元以上。同时,还将填补通江县山地梅花鸡产业链精深加工空白,有效扩大资源优势,引领山地高效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通江县山地梅花鸡是“巴中仅有、通江独有”的纯血统土鸡,具有“金梅花”和“银梅花”的独特羽色,以及肉质细腻、香气浓郁、富硒益智养颜等独特“内涵”,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必将逐步提升山地梅花鸡产业附加值。

  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幕墙装饰铝单板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生产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不绝于耳,工人们全员奋战一线,铆足干劲进行开料、放样、成型、喷涂等工序,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氛围,努力实现公司年初定下的“保底5亿冲刺8亿”年度生产目标。

  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需要新的产业组织模式,更强调全面系统地理解产业链、组织产业链、赋能产业链,精准绘制产业图谱,以链长思维布局产业链。资源富集的巴中如何具体实施?

  今年以来,我市聚焦“5+2+3”产业体系,整合部门县(区)、投资基金、科研平台等力量,以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供应链为基本逻辑,编制务实可行的产业图谱,切实做到“对产业前沿趋势要清、对链主龙头要清、对终端市场要清”等“八清”以小切口、大纵深加快延链招引。

  同时,按照产业图谱的指导标准对项目能耗、环保、用地、安全等做全面把关,推动建立项目科学评审机制,牢牢以产业图谱指导项目前置把关。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巴中从一开始就踏在鼓点之上,走在低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列。12月4日,巴中低空经济产业园等总投资41亿元的8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这是继今年巴中市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召开首届低空经济大会之后的又一大动作,对于全力打造“立足巴中、辐射四川、联通西南”的低空经济圈,争取成为低空数字化的经济示范市有着积极助推意义。

  作为万亿级新赛道,低空经济引来众多城市追逐,巴中结合自己优势也将这一新型产业作为19个重点产业链之一。

  我市围绕产业迭代、重视市场需求和产业前沿,定期邀请专家智库、产业部门、园区管理运营团队等多方力量一直在优化产业图谱,重点研究战略产业方向、新兴起的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更新、产业环节分工等重大问题,为巴中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

  截至12月20日,全市市场主体累计181710户,同比增长10.6%、增速居全省第1位;本年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30498户,同比增长30.95%、增速居全省第1位;净增市场主体17463户、同比增长56.32%、增速居全省第1位……

  清洁能源、精细化工、先进电池材料、生物育种……19个重点产业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随之而来的,是一批能级高、潜力大、成长好、影响力强的项目不断落户巴中。

  实体经济是一地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而产业则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市上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培育振兴上来,大抓工业、大兴工业,以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巴中经济发展四梁八柱。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战略部署下,全市产业发展更加聚焦,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向上向好。

  市场主体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实践者,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进程和质量。特别是链主及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供应链的掌握力和创新链的溢出力,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主引擎。

  位于恩阳区柳林镇的西部高端肉制品加工园区项目是全省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由生猪屠宰和肉制品深加工两部分所组成,总投资15亿元,将打造川东北首个高端肉制品加工基地,并辐射带动川东北地区生猪产业强链补链、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公司年屠宰量达100万头、分割产能70万头,可实现年产值11.26亿元。生猪主要来自于川东北地区,屠宰好的猪肉,每日凌晨被发往川东北部分城市及浙江、上海等地。

  签约落地、建设厂房、投入生产……我国农业企业500强、中国食品行业百强企业——山东龙大美食股份有限公司跨越千里,落户柳林镇,“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致力于建设西部肉制品生产基地。

  一手抓招引,一手抓培育。我市积极聚焦产业链,补短板、锻长板,不断加大链主内培外引力度,对招引的链主企业通过给资源、给场景、给机会、给配套,赋能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对本地产业不断提供“调料包”,促进产业升级更新。

  今年5月底,6头空山牛被运送到通江县火炬镇渡水溪村的肉牛屠宰加工厂,这是空山牛雪花牛肉生产试验第二阶段的一个实质性进展。一系列生产试验,将为开发中高端市场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论断。

  巴中农产品资源丰富,通江银耳、青峪猪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全国享有美誉度,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和茶叶“2+1”大品种初具区域影响力。为快速提升巴中产业标识度和竞争力,我市正按照“产业规模化、产地特色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快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领头羊竞逐”,“腰部梯队”同样得跟上。我市正加快实施中小企业“壮干”计划,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持续实施梯度培育行动、技术创新行动、市场开拓行动、数字赋能行动等,力争到2027年,全市累计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公司实现零突破。

  筑牢实体经济根基,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是主导。但从整个市场来看,只有占绝对多数的中小微公司参与进来,才能形成一片片“风景”。对此,我市不断强化“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不断的提高产业能级,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日前,市发展改革委、巴中金融监管分局牵头建立了巴中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各县(区)积极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从供需两端发力,一手牵企业、一手牵银行,有效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为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浇灌金融“活水”,政银携手一同推动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基层小微企业,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

  “补前端”,引进配套产业和企业,提升就地配套率;“强中端”,以中游转型突破带动两端跟进,引领产业链升级;“延后端”,支持企业在应用市场发力,提高产业附加值,提升产业链集群竞争力。

  数据显示,1-10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1、7.2个百分点,首次进入全省第4位,连续4个月排名全省市州前5位,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快速地增长,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全市产业呈现出集群化发展、产业链协同、梯队结构良好的崭新局面,朝着“两个千亿级、两个五百亿级、一个三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疾速推进。

  1月23日,在巴中市农高区平昌区块重点项目现场,一台台大型机械设备整齐排列、蓄势待发。随着肉牛屠宰加工、优质牧草种植、木材产业集群、再生资源利用、陆地海洋牧场等多个领域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市打造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的奋进号角正式吹响。

  自启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以来,我市便高站位谋篇布局、高标准编制规划、高频次对接争取、高效率推动建设。科学确立“秦巴地区生态高效农牧业示范区”发展主题,谋划确定核心区“一心两片”、示范区“一带六园”、延展区“N基地”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六大主攻单品,初步谋划农高区“四至”界线平方公里。

  农高区正从聚焦种业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等3个重点方向突破,着力建设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秦巴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区(两地一区),重塑巴中农业经济地理版图,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各类要素是企业正常运作的血液和养分,是产业培育壮大的根本保证。我市集中优势于重点产业链,着眼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降低要素成本,提升协作配套率,围绕市场主体发展全生命周期,出台了为企办实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20余个,实现了在细致划分领域精准配置资源要素,涵养产业生态。

  增强产业人才队伍支撑。深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针对引领性与结构性需要,深化对口支持、市场选聘、飞地引才等模式,大力引进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新领军人才和数字精英人才。同时,实施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行动,升级推出“链式”培训矩阵,递进培养干部专业思维,深化专业培训,加强专业历练。

  推动土地高效精准供给。突出资源集中、要素集成、产业集群,积极争取指标倾斜,加大用地保障力度,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强化金融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充分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和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设立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科学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等,不断健全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以“真金白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一项项务实之举,构筑起良好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坚强支撑。

  现代物流体系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铁动力”,畅通经济的“经脉”,也是企业降本减负、轻装“上路”的重要砝码。

  12月24日,随着蜀道物流巴中园区项目招商推介会开幕,蜀道物流巴中园区郑重进入试运营阶段。作为全市重点项目之一,该园区致力于打造成为川陕渝结合部区域重要物流枢纽,将与巴中振兴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发力。预计2025年,该园区寄递量将超4000万件/年、货物吞吐量超20万吨/年,实现年产值达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000余个。

  随着产业加快成势,我市正在做好健全现代物流体系这道“必答题”,积极融入川东北物流网络,构建多式联运体系,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构建“园区+通道+仓储”现代物流格局,市县分级完善物流园区体系,拓展成渝西物流专线,布点东部沿海前置仓,建设物流信息数字化平台,物流综合成本同比降低约30%。

  特别是2024年6月巴南高铁开通后,巴中已全面融入成都、重庆“两小时经济圈”。一条不断缩减的时间轴线,折射出巴中已天堑变通途,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主要市场须臾可达。

上一篇:2005年合适出资的项目

下一篇:温氏成立电商中心线上销售活鸡;广西祝氏农牧保种育种中心举行竣工投产暨揭牌仪式;辽宁首个现代畜牧业重点实验室群示范基地落户昌图